中铁会展:我们的收获是最好的招商广告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先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近日,中铁会展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随省商务厅、省畜牧局、市商务局,赴北京、海口、博鳌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与10余家国内会展龙头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这不仅是项目的收获,更是信心的传递。朝阳区以“营商”促“赢商”,让企业敢投、敢闯、敢干。政企携手“走出去”,不仅进一步增强长春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为朝阳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更让中铁会展在朝阳区的成长足迹,成为区域营商环境最生动的“招商名片”。
扎根城市发展 打造亮眼会展平台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加速推进,在会展业区域协同、产展融合、设施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相信能发展更好的底气所在。”中铁会展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总经理樊国杰介绍,中铁会展作为央企会展头部企业,凭借自身国际国内优质会展资源 ,始终扎根城市发展脉络,在政策指引、政企协同下稳步前行。
自2024年6月在朝阳区落成开业,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经过一年半的运营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5年,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2025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探索东北亚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平行专题研讨会等各类会议展览活动140余场,展览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吸引参展商20余万户,观众突破160万人次。
其中,第十一届长春汽车交易展览会汇聚数十家主流车企、超500台热门展车,新能源展车数量创新高,现场人气爆棚,实现了展会规模与影响力的双重突破;通过优化场馆功能分区、升级智能核验门禁系统、协调公交专线与免费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观展体验持续提升;同时,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还成功吸引了AI机器人展、蓝装家博会等多个跨区域展会项目落地,实现了在规模、品牌与效益3大维度上的持续跃升,逐步成为东北亚地区颇具吸引力的会展平台。
政企协同发力 链接国内会展资源
全面推介长春市的会展政策与发展环境,积极争取更多全国性会议和展览项目落地长春。此次京、琼之行的招商团队与中粮会展深入对接了“中国糖酒会”落户长春的相关事宜,与中国奶业协会就“中国奶业大会暨展览会”的合作可能性进行了洽谈,并与世信会展集团探讨了引入“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的可行性,进一步拓宽了我市与全国会展资源的合作渠道,每一次洽谈、每一次推介,都让外界看到了长春市会展业营商环境的实力与魅力。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企双方的协同发力。“正是带着对长春市、朝阳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我们主动‘走出去’以商招商,把优质会展资源引进来。”樊国杰的话语,道出了此次招商之行的初心。这份信心,植根于朝阳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源于长春这片土地对会展业发展的深厚期许与有力支撑。
朝阳区始终秉持“全周期”服务理念,用有温度、高效率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护航。“从项目建设阶段的审批提速,到运营期间‘万人驻(助)万企’机制的精准帮扶,再到为展会活动协调资源、开辟绿色通道,朝阳区政府的务实举措让我们能够安心发展、无后顾之忧。这种亲清和谐的政企合作关系,正是我们稳步前行的最强底气。”樊国杰介绍。
创新发展模式 绘就会展业新篇章
此次京、琼之行是我市会展业主动“走出去”、精准“引进来”的一次生动实践,更为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面向2026年,我们已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核心是打造‘会展+消费’‘央企会展合作’‘产业+会展’三大创新模式。”围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引入更多贴近民生的消费类展会,例如优化升级汽车交易展这类“一站购”式展会,以展为媒激发消费潜力;深化与中远海运博鳌会展公司的战略合作,全面学习海南在展会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场馆专业化运营水平;立足会展深度融入长春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我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量身打造特色产业展会,让会展成为我市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迎着时代浪潮,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以“走出去”的魄力与“引进来”的智慧,通过精准招商书写着会展经济的辉煌篇章。一年半的深耕,140余场展会的绽放,160万人次的奔赴,让这片土地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闪亮名片。从北京到博鳌,招商引资的每一次洽谈是对未来的坚定许诺。激活城市脉搏,赋能产业升级。这个东北亚会展领域的亮眼新星,正以开放的胸怀、奋进的姿态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也让我市会展经济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来源:长春政事)